首页
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品展示 技术服务 营销网络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
用全球领先的欧洲技术服务中国畜牧业 用全球领先的欧洲技术服务中国畜牧业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行业动态
感悟人生
员工风采
 
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> 行业动态
营销策略不敌进口奶粉 中国奶企“助”对手做大
更新日期:2013/8/13  浏览:1441

       2008年,三聚氰胺事件爆发,伴随着三鹿的应声倒地,国内乳企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。随后的5年间,外资奶粉企业迅速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,在高端领域占据了绝对市场优势。

  面对高端奶粉需求的“井喷”,各大国产奶企也先后推出其高端产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国产高端奶粉几乎全部选用进口原料,强化“进口奶源”这一概念,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助推了进口奶源在中国市场的开拓。

  对此,有业内人士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外资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压倒性优势,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乳品质量问题频出,消费者信心殆尽;另一方面,外资品牌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销售策略,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。

  国产乳品同质化严重

  有报道称,一些知名乳企的竞争力来自于成功进行了“先建市场、后建工厂”的探索。某公司在与中国营养协会联合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后,没有按照惯例投巨资上厂房、引设备,而是着力通过广告宣传品牌,然后以托管、承包、租赁、委托生产等办法,把区内外8个中小型乳品企业变为自己的生产车间。Wf

  而在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看来,如果一家企业破坏了规则,其他企业不跟上,这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。

  但不幸的是,众多乳企纷纷效仿这一理念。

  营销专家李志起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10多年内,众多乳企按照这个惯性在市场上拼杀。大家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沉淀下来,反思这个模式的问题。

  “乳业的高速回报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参与进去,从北到南,各个乳企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,甚至一些企业从其他行业重新杀入乳业,这一轮投资高潮也带来不小的投资泡沫。”李志起解释道。

  李志起告诉本报记者,与国外主打区域型的乳企不一样,一些国产乳企定位全国市场,考虑到中国宽广的地域条件,国内乳企先后走上了常温奶这条路。

  “常温奶帮助乳企实现了快速增长,但是乳企间的相互竞争也很快将产品的利润稀释。很快,常温奶、巴氏杀菌奶不赚钱,乳企被迫开发新产品,进行新一轮的循环。”李志起解释道。

  有行业专家坦言,目前国内乳企的产品同质化很严重,企业只能不断推出新的产品,制造新的消费概念,这属于恶性竞争,企业间相互模仿,相互打破平衡,然后竞争又重新开始。

  有报道称,乳制品行业正常增长速度在8%~12%。加上乳制品饮料,乳制品行业正常的增长速度也不应超过20%。而2005年~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,某些乳企的发展速度远超这个行业20%的增长率,这必然出现问题。

  尽管三聚氰胺的教训深刻,但中国乳企如今的重点还是在如何推广产品、扩展市场上。

  公开数据显示,2011年,某知名乳企全年收入373.89亿元,全年的广告和宣传支出占到了总收入比例的7.6%,换算出金额为28.4亿元。而据AC尼尔森公司的报告显示,2011年另一乳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.66亿元,营销投入约占收入的30%。WfJ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-立足饲料,服务畜牧

  对此,有业内人士坦言,国产乳企关注的是产品本身而不是品牌,对上游的奶源建设,企业大都没有足够的耐心,因为根本来不及,如果不跟上竞争的节奏就会被淘汰。z转: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-立足饲料

 
 
版权所有:北京科恩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 京ICP备10026666号     京公网安备11011402000011号      设计制作:无忧网络